原标题:文化中国行丨向海而兴 海丝印记连接古今
作为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向海重要起点,福建泉州以其独特的而兴人文风貌和深厚的文化底蕴,成了1982年国务院公布的海丝首批24座历史文化名城之一。2021年7月,印记“泉州:宋元中国的连接世界海洋商贸中心”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成为我国第56处世界遗产。古今泉州在历史文化保护传承中一直坚持“见人见物见生活,向海留形留魂留乡愁”理念,而兴将城市功能升级、海丝空间品质提升和历史文脉传承有机结合,印记“世遗之城”向海而兴,连接海丝印记连接古今。古今
出门旅游,向海除了一饱眼福和口福,而兴游出“逛吃逛吃”的海丝节奏,还要体验祖国大好河山,品鉴中华传统文化,泉州的牛排和牛肉羹,就是极具地方特色的美食。
游客 吴芸:一说牛排,我们本来的理解可能是那种西式的、煎炸的,但是福建的牛排是这种清炖的。
产自海外的香料,通过海上丝绸之路被一同送上了餐桌,形成了融贯中西的泉州味道。泉州的牛排在使用八角等传统香料的基础上,加入了闽南人下南洋所带来的咖喱等异国风味。
店主 黄财成:一百多年前国外的人来泉州经商,基本上都是吃牛肉的。我们之前自己开始做牛排、牛肉羹、牛杂。当年我爷爷去南洋帮厨,再来到我们这边改良,特别是华侨大学的留学生,周六周日都来我们这家店吃。
文化交融的载体,不仅有风味独到的美食,还有一座座如今仍在使用的历史建筑。泉州古城盛唐开始兴建,随着海外交通和对外贸易的繁荣与兴盛不断扩大,泉州古城保留着唐宋以来的城市轮廓,是一座鲜活的文化博物馆。
一条中山路,千年泉州史。作为泉州古城发展演变的结构性轴线,海丝文化在此交融,东西合璧在此辉映,2.5公里长的中山路,是我国仅有保存最完整的联排式骑楼建筑商业街。
骑楼跨人行道而建,楼房与楼房相互连接形成了自由步行的长廊,它们以闽南特色的红砖作为主要的建筑材料,并融合了西式的建筑风格,展示着中外文化交融的历史印记。
泉州古城保护发展指挥部建设组组长 林峰毅:这些骑楼跟海上贸易有关,受到东南亚、欧洲一些建筑风格的影响,但是它又融入我们当地一些闽南建筑的文化,现在呈现给大家的是有民国的建筑、闽南的建筑,还有南洋的建筑。
“苍官影里三洲路,涨海声中万国商”,这是北宋时期李邴笔下泉州向海而生的盛景。泉州,在宋元时代被誉为“东方第一大港”,无数东西方商船日夜往来,“涨海声中万国商”的繁华图景,在马可·波罗的游记和一系列史料中有着生动记载。
泉州海外交通史博物馆副馆长 陈颖艳:在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以后,我们围绕泉州多元、开放、包容又勇于开拓创新的城市气质,也推出了许多展览、学术研究,还包括一些精彩的非遗展演,也借此来讲好中国故事,宣传泉州的海丝文化。
拥抱海洋、向海而兴的同时,传统的闽南文化也在泉州代代存续,并在时代的变迁中不断焕发着新的生机,其中,以泉州方言古语演唱的泉州南音,被誉为中国音乐史上的“活化石”,包容开放的泉州南音跨越时空、连接古今,架起了连接海外华人的精神桥梁,讲述着底蕴深厚的中国故事。
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南音省级传承人 庄丽芬:现在有更多的外地观众、年轻观众非常喜爱追捧我们的传统文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得到更多人的喜爱,这也是文化自信的一种体现。
漫步于千年古城,在红砖古厝之间,“半城烟火半城仙”是岁月沉淀后的暖暖人情,人来人往之中,“爱拼才会赢”是海洋文化种下的独特气质,从历史中走来、焕颜新生的古城泉州,正从容走进未来的时间长河,焕发传统和现代的双重光芒。
13日上午,国家矿山安全监察局召开新闻发布会,对新修订的《煤矿安全规程》以下简称《规程》)进行了说明和解读。国家矿山安全监察局事故调查和统计司司长丁百川在会上表示,为有效解决当前露天煤矿存在的突出问题 ...
中国消费者报杭州讯记者施本允)近日,国家药监局信息中心公布2024年药品智慧监管典型案例推选结果及历年典型案例调研结果,其中,台州市网销化妆品“数字辨妆”监管系统获评药品智慧监管经典案例。针对网销化妆 ...
中国消费者报福州讯记者张文章)为加强化妆品网络监管,福建省厦门市市场监管局聚焦网络销售,线上线下同步发力,确保形成监管闭环,严查疑似违法线索,2024年全年查处化妆品网络销售案件10起。厦门市市场监管 ...
8月8日,在我国第17个全民健身日,中国司机健康操·健康先行站京东物流广西站在京东物流南宁亚洲一号仓正式揭牌。该活动由玉柴携手京东物流广西分公司联合发起,旨在通过科学锻炼方式提升物流司机 ...
中国消费者报福州讯记者张文章)为有效解决抽检不合格食品生产企业存在的风险隐患,督促主体责任全面落实,今年以来,福建省市场监管部门针对食品安全抽检监测发现不合格的食品企业,在按照“四个最严”要求依法处置 ...
中安在线、中安新闻客户端讯2019年普通高校招生各批次最低控制分数线和考生成绩分布已于6月23日公布,接下来的填报志愿又将是一项繁忙的工作,那么考生在填报志愿的时候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 记者了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