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消费者报福州讯(记者张文章)教育培训课程一般都具有周期长、培训贷费用高的福建发布费雷特点,因此有些教育培训机构会诱导消费者采取分期付款或者贷款等方式来支付,消费须谨但对贷款利率、警示教育风险提示等信息却刻意隐瞒,培训消费者稍不留神就会落入“培训贷”陷阱。慎消3月13日,区避福建省消委会发布消费警示:教育培训须谨慎消费,培训贷“培训贷”雷区要避开。福建发布费雷
据介绍,消费须谨2021年,警示教育福建省消委会系统共收到教育培训服务类投诉132件,培训与2020年同期相比,慎消投诉量增长了67.09%。区避2021年8月,培训贷张先生向福建省仙游县“中公教育”培训机构报了一个名为“理享学”的培训班,双方签署培训协议,约定培训费用2万元,以贷款形式支付,如果当年未能通过事业单位招录考试,则培训机构应在45天内如数退还学费2万元。随后,张先生与“中公教育”合作的第三方金融机构办理了培训贷,但未通过当年的事业单位招录考试,而培训机构一直以各种理由拖延退款,故张先生向仙游县消委会投诉,要求培训机构退还2万元。经调解,该培训机构向张先生全额退还2万元培训费。
福建省消委会指出,近年来,关于培训贷的投诉有很多,不少消费者抱怨被套路,频频陷入“霸王条款”、“公司跑路”、“退款难”等纠纷之中。其中,因培训贷款引发的消费纠纷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利用销售话术和技巧淡化还贷压力甚至以无息贷款作为诱饵促使消费者冲动消费;“保过”承诺以及名校承诺是部分教育培训行业的宣传伎俩;利用自己优势地位订立格式条款,为对方设置苛刻的条件,排除对方主要权利;不签书面协议,只做口头承诺,消费者退款无门;以直降优惠的名义收取大量预付费,给消费者带来一定的潜在风险。
对此,福建省消委会提醒消费者,在购买培训服务前应详查合同内容,关注课程设置、师资要求、违约责任、退费规则等重要条款。签约时,不要提前预交大量费用,防止培训机构停业或破产时面临退费风险。对于培训机构提出的“学费贷”“培训贷”,不要轻信培训机构的说辞,应充分了解金融产品的详细情况和相关风险,明确约定还款利率、手续费、解约条件等,并保留好相关消费凭证,遇到纠纷时应积极及时主张自己的合法权益。
责任编辑:赵英男记者今天从教育部获悉,近日,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教育部、中央编办、财政部四部门联合印发了《关于做好2020年中小学幼儿园教师公开招聘有关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助力高校毕业生就业,改善 ...
中国消费者报武汉讯记者吴采平)今年以来,湖北省各级市场监管部门以“护民生”为中心,突出“保安全”和“反欺诈”两个主题,聚焦消费者反映强烈、社会危害性大、舆论高度关注的热点问题,深入开展民生领域“铁拳” ...
中国消费者报南京讯仇冰 陈红生记者薛庆元)2021年,江苏镇江市消协“智慧315”消费维权平台共登记消费者投诉、举报、咨询42135件,解决各类消费纠纷12837件,为消费者挽回经济损失1359.89 ...
八一建军节之际,大国重器列阵展威,尽显国防力量的磅礴厚重,承载着民族的硬核底气。这震撼人心的力量背后,是无数科技微光的汇聚从航天器翱翔九天到装甲车驰骋疆场,精密机械的每一次运转,都离不开润滑技术的无声 ...
中国消费者报西安讯黄真 记者徐文智)为了培养青少年健康的膳食行为和生活方式,普及食品安全知识,助力青少年健康成长,5月23日下午,陕西省消保委联合陕西省市场监管局走进西咸新区沣西新城实验学校,开展了一 ...
中国消费者报杭州讯记者施本允)日前,消费者严女士和老公李先生看中了一款移门,无论是款式还是颜色,夫妻二人很是心仪,遂与家装公司进行对接,说明了想要移门的颜色和尺寸。不久后,家装公司将移门运送至严女士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