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消费者报报道(李奇峰 记者刘文新)2月28日至3月3日,并联模式重庆市消委会、川渝四川省消委会在四川省攀枝花市联合举办“川渝消委组织2022年度优秀消费维权案例评选活动”,共建这是消费川渝两地消委会第二次联合对优秀消费维权案例进行评选。此外,维权川渝两地消委会还于2021年9月、并联模式2023年3月,川渝分别在四川省内江市、共建重庆市铜梁区连续举办两届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消费与发展论坛,消费两届论坛围绕推动川渝两地市场监管一体化合作、维权共促消费提质升级、并联模式共护消费者合法权益等话题进行了深入交流。川渝
记者了解到,共建自2020年7月川渝两省市消委会签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书》以来,消费两地消委会多方位、维权全链条、高质量建立健全跨区域消费维权协作机制,共建跨省域消费维权“并联模式”,成效明显。截至今年2月底,两地各级消委会共受理跨省域消费投诉1033件,已解决1012件,为消费者挽回经济损失587.06万元。
今年3月10日,川渝两地消委会签订消费维权合作协议。刘文新/摄
共同做好社会公共利益“守护者”
“以公益诉讼为抓手,共同做好社会公共利益的‘守护者’。”重庆市消委会秘书长谷丹告诉《中国消费者报》记者,针对当前侵害消费者合法权益行为跨区域、链条化的新趋势,川渝两省市消委会以共同原告的形式,就侵害两地消费者合法权益的违法行为提起跨省域消费民事公益诉讼,创新探索了在全国统一大市场环境下、跨省域众多不特定消费者权益受到侵害时的司法救济机制。
2018年1月至2020年12月期间,被告胡某兵以重庆市云阳县幸福园副食店的名义,向重庆市云阳县、四川省巴中市等地销售假冒注册商标的食品,既侵犯了两地众多不特定消费者的合法权益,更损害了社会公共利益。2022年5月,重庆市消委会向重庆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提起消费民事公益诉讼,同年6月,四川省消委会申请参加诉讼,法院经过审查后依法将其列为共同原告,重庆市人民检察院第二分院决定支持起诉。同年10月18日,法院公开审理此案并当庭宣判,两地消委会的诉讼请求得到法院的全部支持。据悉,该案是全国首例跨省域消费者权益保护民事公益诉讼,对于完善跨区域消费者权益保护民事公益诉讼制度,提供了有效参考。
共同做好消费者合法权益“保护者”
2020年12月,重庆市消委会、四川省消委会联合印发《关于建立川渝异地消费维权机制的通知》,明确两地消费者在川渝任何一地购买商品或接受服务时产生消费纠纷时,可向其住所地的县级消委会投诉。两地消委会通过及时移转、快速接收、调查调解、信息通报等6项合作措施,携手为两地消费者提供便捷高效的服务,实现了两地消费者“足不出户”投诉维权。
为提升川渝跨区域消费投诉及时受理、快速调处的效能,两地消委会按季度定期交换消费者投诉数据分析、典型案例、消费维权动态等信息。重庆市璧山区、江津区与四川省泸州市,重庆市铜梁区与四川省遂宁市、广安市等消委会联合发布投诉分析报告、消费维权工作动态、典型案例等29期,做到信息互通共享。
2021年1月21日,四川省邻水县消费者谭先生与重庆市一家装修公司签订住房装修合同。施工过程中,谭先生发现该公司未按合同约定安装监控摄像头,而且存在主卧地面大面积空鼓、管卡不按施工标准施工、无冰箱插座等问题,于是向邻水县消委会进行了投诉。邻水县消委会调查发现,该公司注册地在重庆市江北区,遂与江北区消委会取得联系。两地消委会启动川渝合作维权模式,共同开展调查、组织调解,督促该公司对不合格工程进行了整改。
共同做好企业诚信经营“监督者”
“川渝两地消委会以消费监督为抓手,主要从三个方面,共同做好企业诚信经营的‘监督者’。”四川省消委会秘书长莫莉告诉《中国消费者报》记者。
联合开展消费调查。针对“盲盒经济”可能存在的涉嫌赌博、消费欺诈、显失公平等问题,两省市消委会于2022年上半年,联合开展盲盒APP消费调查活动。同年8月22日,联合召开盲盒APP调查情况发布暨格式合同条款点评会,通报消费调查发现的盲盒APP经营中普遍存在的7类问题,对5类不公平合同格式条款进行了点评,对相关运营企业进行了约谈。截至今年2月底,重庆、成都两市消委会联合开展两市汽车4S店、家居卖场等消费者满意度调查2次,重庆市万州区、开州区、城口县与四川省达州市,重庆市长寿区、垫江县与四川省邻水县等消委会围绕新能源汽车、月饼包装、防范养老诈骗等领域联合开展消费调查12次,对调查发现的问题提出对策建议,共同营造安全放心的消费环境。
联合开展消费体察。为了解川渝两地旅游景区的消费者满意度、促进两地旅游服务业高质量发展,2021年6—7月,两地消委会共同开展了“巴山蜀水嘉景聚”旅游消费体察活动。针对消费者反映的个别景区休息座椅较少、环境卫生较差、投诉电话无人接听等问题,两地消委会及时向相关景区进行了通报,督促其整改提升。
联合约谈企业。2021年4月28日,针对联联周边游信息技术有限公司侵害两地消费者合法权益的行为,两地消委会联合约谈该企业,通报其存在的5大突出问题,要求其立即整改并提交整改方案。该公司提出了6条整改意见,联合约谈取得初步成效。
共同做好科学理性消费“引导者”
川渝两地消委会以消费宣传为抓手,共同做好科学理性消费的“引导者”。
联合开展比较试验。2021年至2022年,两地消委会从消费者关注与实用角度,先后对14款儿童面霜、20款儿童二合一洗发沐浴露进行对比测试,向社会公布测试结果,指导两地消费者科学理性选购相关商品,保障两地消费者更好地享有知情权和自主选择权。
联合开展宣传活动。2021年3月15日,两地消委会联合开展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3•15国际消费者权益日纪念活动。2022年3月14日,重庆市潼南区与四川省安岳县、乐至县、遂宁市船山区和安居区等五地消委会共同举办3•15国际消费者权益日线上线下宣传活动。截至今年2月底,重庆市大足区、永川区与四川省内江市,重庆市綦江区、荣昌区与四川省自贡市等消委会联合开展各类消费宣传教育活动19场次,为促进川渝地区成为富有巴蜀特色的国际消费目的地营造了良好的氛围。
联合发布消费提示警示。在春节、“五一”、中秋、国庆、“双11”等重要消费节点前夕以及打击养老诈骗、整治医疗美容等专项行动期间,两地各级消委会把具有普遍警示意义的消费信息进行整合,通过联合发布消费提示警示和典型案例等方式,进一步提升两地消费者预防消费陷阱、科学理性消费以及依法维权的能力。
昨日小纸条废钢调价涨跌互现。2家钢厂下跌,跌幅在10-20元/吨。6家钢厂上涨,涨幅在20-50元/吨。截至上午8:30,今日小纸条废钢调价以跌为主家钢厂上涨,涨幅在10-40元/吨。38家钢厂下跌, ...
中国消费者报深圳讯记者黄劼)演唱会门票不可退改已成为行业惯例,但这一惯例引发的投诉量激增,被认为涉嫌“霸王条款”。7月19日,深圳市消费者委员会建议,演唱会门票要有可操作的退票或改签空间。据了解,今年 ...
中国消费者报兰州讯何锦春 记者徐文智)3月15日,甘肃省定西市市场监管局、定西市消费者协会在定西移动分公司举行全市首家消费维权中心揭牌仪式并召开座谈会。据悉,该消费维权中心是甘肃省市州一级首个成立的消 ...
2月21日,安徽省2019年教育工作会议在合肥召开。记者从会上获悉,从今年起,初二年级的生物学、地理及信息技术学科,已由原来各地自行组织的考查学科,改革为全省统一命题、统一考试的学科。 今年我省 ...
中国消费者报报道记者郑铁峰)不公平合同格式条款是指合同协议书、通知、声明、店堂告示、凭证、单据、电子协议等存在排除或者限制消费者权利、减轻或者免除经营者责任、加重消费者责任等对消费者不公平、不合理规定 ...
中国消费者报上海讯记者刘浩)近日,上海市松江区消费者权益保护委员会发现山姆会员商店以下简称山姆)APP极速达包装费涨价,原本1元的包装袋费用变成了2元,但在付款界面并未看到或收到过任何关于包装袋涨价的 ...